程式設計不再僅是科技專業人士的領域,而是一門融合邏輯思維與創造力的普及技能。2024 年 12 月 14 日,SITCON 學生計算機年會與國立東華大學應用數學系攜手合作,於東華大學應用數學系電腦教室順利舉辦了「2024 SITCON Hour of Code 花蓮場」。這場免費電腦科學體驗課程不僅吸引了不同年齡層的參與者,更透過輕鬆有趣的教學方式,讓大家親身感受科技的魅力與無限可能。此次活動不僅響應了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中的優質教育、減少不平等及永續城市與社區等理念,同時也展現了跨領域合作為社區帶來豐富學習資源的重要性,進一步推動了科技教育的平等與普及化。



科技教育無門檻,讓學習跨越年齡與地域
Hour of Code 作為一項全球性運動,宗旨於普及程式設計教育,提升大眾對計算機科學的興趣與理解。本次特別選擇在國立東華大學舉辦,旨在縮小城鄉數位落差,促進東部地區的學子與社群能獲得與都會區同等的學習資源。活動當天,各年齡層的參與者齊聚一堂,透過不插電遊戲和線上程式挑戰,共同學習運算思維、條件判斷與程式邏輯基礎。從國小學童到大學生,甚至是陪同的家長,都在這次活動中發現了程式設計的樂趣。
國立東華大學應用數學系提供作為本次活動的舉辦場地,不僅專注於數學理論研究,同時也積極發展電腦科學領域,發展將資訊工具應用於解決數學與工程問題。此次合作不僅提供了完善的電腦教學設備,更彰顯了數學與資訊科技之間的緊密聯繫,讓參與者從跨學科的視角理解科技的深遠影響力。

學習不只是操作,更是思維的啟發
活動開始,由 SITCON HoC 花蓮場召集人黃猷珵進行開場,向參與者介紹「計算機科學教育週」的起源,以及程式設計如何深刻影響現代生活。他特別分享了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程式設計師 Grace Hopper 的故事,鼓勵學員勇於嘗試新科技,培養邏輯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。
本次活動的助教團隊陣容堅強,不僅包括來自國立東華大學理工學院、管理學院,甚至有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的學生,還有從國立宜蘭大學與國立海洋大學遠赴花蓮的學生志工,共同展現了跨校合作推動資訊教育的精神。在助教們的細心引導下,學員首先透過不插電遊戲體驗邏輯運算,例如利用紙卡模擬對電腦下達指令,讓「接收者」執行動作。這種實際操作的教學方式,幫助初學者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程式概念,大大降低了學習門檻。


隨後,學員們進入 Code.org 線上程式挑戰與 Google Doodle「Celebrating 50 Years of Kids Coding」環節,透過遊戲學習基礎程式概念。在這些關卡中,學員們不僅體驗了條件判斷、迴圈與基礎演算法,還發現了解題方法變化多端——有些人選擇遵循正規邏輯解決問題,而另一些人則嘗試「卡 bug 🐛」的方式,用更少的積木達成目標,引發現場助教與家長的熱烈討論。這種學習歷程讓大家深刻體會到,程式設計並非只有單一標準答案,而是一門充滿創意與挑戰的技能。
這些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不僅幫助學員成功挑戰程式關卡,更激發了他們對運算思維的濃厚興趣,甚至促使部分學員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些概念應用於解決現實問題。透過此次活動,學員們領悟到「寫程式」不僅僅是讓電腦執行指令,更是一種運用邏輯與創意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社群共學,科技教育的永續推動
此次活動不僅是單純的課程體驗,更體現了資訊社群與學術機構共同推動科技教育的實踐精神。這與 SDG 17 夥伴關係的核心理念不謀而合——透過合作與資源共享,打破地域與背景限制,促進數位平等,讓科技學習機會普及化。
「原來程式設計就像拼圖一樣,只要找到對的方法,就能完成挑戰!」
「透過這類型的活動激發了孩子對科技的興趣,他們甚至在活動過程中自主完成了一個又一個關卡!」
這些真摯的回饋展現出,程式設計並非遙不可及的高深技術,而是一種人人都能學習、探索並創造的實用工具。
未來展望:讓科技教育更普及
隨著 2024 SITCON Hour of Code 花蓮場圓滿落幕,SITCON 學生計算機年會將透過社群的力量,持續推動更多學子認識資訊教育,更在每年三月的研討會、暑期的夏令營、十二月的 Hour of Code,讓資訊更貼近生活,讓科技改變世界,改變,從你開始。讓我們一同翱遊在資訊的海洋!
📷 活動精彩照片與回顧將陸續更新,敬請關注 SITCON 官方網站與社群媒體!